iPhone 13问世了,苹果前CEO乔布斯已逝世整整10年。10年间,苹果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并且依旧主导着智能手机市场。
对于乔布斯而言,从1976年创办苹果到今天,他用了近40年把苹果打造成全球最成功的科技企业。
无论是在硅谷还是中国,乔布斯是很多互联网创业者追随与模仿的对象。
而在十年前,即使是乔布斯,也可能不会预料到,科技行业版图的变化如此巨大——在商业、技术成就上,中国公司已经可以和硅谷一争高低。
从仰望到平视
中国科技企业在乔布斯开创的一系列创新模式下同样受益不浅:iPhone下的应用经济真正开启了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厚关系又推动了后者长足发展。
一大批源自中国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诞生、崛起,走向世界并获得成功。
这种成功的结果令人侧目,期间在2016年,小米雷军的形象登上英国版《连线》英国版杂志封面,并配以标题《是时候“山寨”中国了》(It's time to copy China)。
图片来源:Wired UK
那时候,雷军就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卖手机的”。
也有人在当时持怀疑态度,惠普前CEO卡莉·菲奥莉娜同年就坚称,“中国人没有创业精神,也没有创新意识,还很‘缺乏想象力’”,她对中国的印象仍然还是“山寨和盗窃”。
人们的争论和怀疑事出有因,在十年之前,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的创业模式都非常简单:模仿硅谷。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微博、美团、滴滴、人人网……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早期商业原型。
大部分创业者也毫不避讳,他们会公开宣称“我们就是中国版的XXX”。
维基百科的“Copy to China”词条。
如今,这一论调已经鲜少提及。与硅谷同期的技术和服务相比,中国产品的易用性和品质更加优异,更具备创新性。
即使在最初是以美国的某个原型概念而做的,现在也基本找不到在模式及规模上与之对应的美国公司,比如美团、支付宝等。
从最近十年兴起的互联网趋势来看,无论是短视频领域的抖音、快手,移动支付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生鲜电商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以及直播带货、内容分发、社交电商等业态,几乎都是最先在中国孕育壮大。
“在中国,创业者‘克隆’美国应用然后迅速扩张,甚至达到与美国原版也无法比拟的地步,而创新的模式又在创造新的独角兽。” 咨询公司Gartner分析师Liz Flora称。
早期依靠复制硅谷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创业者,已经在研究自己的方向和模式。
以前,硅谷公司来到中国一度是冲着这里的市场,如今也开始利用其洞察。至今,从媒体、VC到咨询公司,许多机构都在中国设有“情报站”以跟上最新的趋势。
“Copy from China”的兴起
“中国互联网已经成长出一大批在美国找不到对标的大型公司和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共识,反过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Copy from China”的例子:
在中国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刺激下,亚马逊随后跟进推出了一个项目。图片来源:Pandaily
薇娅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红之一,2020年11月,在一年一度为期两天的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她在阿里巴巴的淘宝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直播间的观众总计超过1.49亿,成交额达到35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薇娅仅仅是众多主播中的一员。在中国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刺激下,亚马逊随后跟进推出了一个项目,允许网红通过直播推广商品,以帮助商家提高曝光率,随后亚马逊又开始允许创作者从销售中赚取佣金。
微信小程序和苹果版“小程序”App Clips。图片来源:nativex.com
谷歌、苹果先后发布的“小程序”,本质上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翻版,这种无须下载,却可以和本地APP一样放置在桌面上,让你做到就像是在访问本地APP一样的体验。
不可否认,正是中国互联网人更早看到此类云端轻应用这一重要趋势,并开始了大规模、有成效的实践。
从未有过成功中国模仿者的Instagram,却意外在功能上与小红书“雷同”。作为美国时尚和生活方式的主要策源地, Instagram在2019年自己的页面中加入了商品入口,让用户在种草的同时拔草,打开了商业化的大门。
这种将社交和电商交织起来的做法,实际上很早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配。
Facebook专门为了应对TikTok推出对标产品Lasso。图片来源:thatsmags.com
短视频堪称中国创新模式在海外最成功的例子,TikTok作为字节跳动向海外提供的短视频发布应用,已成为美国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一款移动产品,借助将复杂内容更直观地传播这一视频的优势,TikTok正在成为欧美商业公司、创作者常用的宣传、创作手段之一。
甚至Facebook专门为了应对TikTok推出对标产品Lasso,但并不成功,2020年7月,Facebook正式宣布关闭Lasso。Facebook之外,谷歌也在去年9月正式推出短视频服务Shorts,主要功能也是照搬TikTok。
即使与苹果相比,中国公司也有了不亚于它的创新能力。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比苹果还多,是最有实力的电信设备厂商,在云计算、消费电子的实力也非常雄厚,最新数据显示,华为在研发上的年投入达到1418.93亿元,是最多的优质专利来源之一。
何为创新催化剂?
这样的模式和技术创新探索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与硅谷同行相比,中国公司更多基于务实的用户需求进行开发,也就是找痛点。典型的故事是支付宝,最初是作为解决淘宝网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担保工具,随后又转向解决实体店线下支付难题。
目前中国已经是移动支付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大约86%的中国人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方式。
而同期硅谷则仍长期推崇破坏式创新,以前瞻、革命性为技术导向,然后把技术推向市场。但“使命驱动”创新的危险在于过度关注技术和产品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高风险创业方式,失败的案例比乔布斯创造的成功例子要多得多。
第二,大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也就是指代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BAT,在各自领域范围内建立自身主导的生态系统,并担当投资人角色。
这种关系变化,成为创业者施展抱负的催化剂,并为之留出市场空间,进一步探寻本地用户需求。当BAT们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像硅谷科技巨头且乐于投资时,有了回报预期的中国初创企业,才能从产品到模式上,越来越不像硅谷创业公司。
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从“抄袭者”变成“被抄袭的”创新者。图片来源:Flickr
随后我们就看到,在美团、网易、新浪微博、京东等等中国新一波科技巨头发力下,他们共同塑造的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不断发展、洗牌。十年里,我们又陆续看到字节跳动、快手、拼多多、小红书等新经济公司的相继走上前台。
甚至,当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深度调整的时候,科技巨头也将将目光延伸至海外,拥有6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成为新淘金地,这些公司先看重的是人在海外带来的市场,并试图逐步把这一市场扩展至为当地人服务。
进入2017年,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加速撬动东南亚市场,机场、免税店、连锁超市都成为了他们抢占的据点。随后,又短时间快速催生出Grab、Gojek、Lazada和shopee等一众超级独角兽。其资本支持和模式参照也来自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中国公司。
回顾乔布斯离世的这十年,是中国科技产业大发展的阶段。回首前尘,那些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在摒弃对大洋彼岸的盲目推崇后,他们所被质疑、嘲笑的,后来都以更大的成就被补偿着,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突破,都有了更多创新。
反观硅谷,尽管近年来还有一些类似Clubhouse的产品被中国科技公司模仿,但这样的案例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可以说,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从“抄袭者”变成“被抄袭的”创新者。